06:10 临海渔具店
陈志强推开吱呀作响的玻璃门,咸腥海风混着桐油味扑面而来。店主老何正用砂纸打磨船桨木柄,脚边堆着成捆泛绿的尼龙绳:“这批绳子说是防海水腐蚀,结果泡三天就发脆。”
他扯断一截绳头,断面露出灰白色的化纤丝——与走私船固定货箱的捆扎绳材质相同。柜台后的铁盒里散落着几枚生锈的金属扣,老何用镊子夹起一枚:“前天有渔民在绳堆里发现这个,扣眼还带着船漆。”扣子内侧刻着模糊的“dh-7”编号,正是李茂才拖网船的舷号缩写。
(插图:木架上垂落的渔网在晨光中投下铁栅般的阴影,金属扣在砂纸堆里泛着冷光)
08:45 临海船舶配件厂
生锈的铁门内,老师傅用游标卡尺测量齿轮厚度,突然骂了句脏话:“这批次传动轴公差差了0.3毫米!”陈志强接过测量报告,超标数据集中在渔业协会采购的配件批次。
仓库角落堆着退货木箱,箱底残留的黑色油渍经检测为船用重柴油——与走私船发动机燃料成分一致。发货单上的签收人笔迹潦草,与李茂才撕毁的航海日志碎片上的字迹吻合。
“齿轮咬合不严,迟早崩碎整台机器。”
——老师傅把次品丢进废料箱时嘟囔
11:20 临海渔民合作社
会计小吴的算盘珠在账本上急停:“协会补贴的柴油费有猫腻!按申报的出海次数,每艘船每月至少多领三百升。”她翻出泛黄的领油记录,某艘渔船在维修期间竟连续七天领取柴油。
陈志强用放大镜细看签名栏,渔民老林的名字被描摹了三次——最后一次的“林”字竖钩带出细微颤抖,与李茂才审讯笔录上的笔锋转折如出一辙。窗外传来油罐车的轰鸣,合作社主任正指挥工人将柴油注入协会专属油库,油管接口处滴落的液体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彩虹色。
(插图:账本数字在玻璃窗上投下扭曲的倒影,油管在地面蜿蜒如毒蛇)
14:00 临海船模作坊
船模师傅老金正给木质帆船刷清漆,突然用镊子挑出甲板缝隙里的异物:“这艘协会定制的港口规划模型里,掺了真船材料。”
陈志强用便携显微镜观察木屑,发现深褐色纹理中混着船用防火涂料的碎末。老金掀开船模底座,夹层里塞着半张潮汐表,背面用铅笔标着几串数字——经破译对应走私船靠岸时间。作坊角落的废料桶里,某块柚木上的虫蛀孔洞排列成航海信号旗的图案。
“胶水能粘木头,粘不住人心的裂缝。”
——老金修补船模裂缝时对学徒说
16:30 临海渔港疏浚队
疏浚船船长拍打着操作台仪表盘:“这深度仪上周刚校准,现在又显示浅了半米!”陈志强查看疏浚记录,异常数据集中在渔业协会货轮通航的3号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