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皇宫是我家
文华殿。
这天一早,朱祐樘得周太后吩咐,到这里来会见大臣,但当天并不举行朝议,只是召见几位重要臣子。
此时朝廷上下仍旧处在动荡中,因为谁都知道,新皇登基后肯定要整顿朝纲,六部尚书很可能会迎来一轮清洗,而邓常恩和赵玉芝等一系列传奉官被拿下,或只是变乱的开始。
当然,这些传奉官中,最牛逼的两个,李孜省和张峦都在奉诏入文华殿官员之列。
六部尚书全都在。
吏部尚书李裕、户部尚书李敏、礼部尚书周洪谟、兵部尚书余子俊、刑部尚书杜铭、工部尚书贾俊。
要说这几人中,除了贾俊是六月份刚升上来的外,剩下的都算是朝中老人了,而贾俊最为牛逼,乃大明第一个以举人之身当到正职尚书的存在,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都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内阁首辅万安代表朝廷向朱祐樘汇报了情况,随后又代表朱祐樘跟朝中这几名尚书表明眼下正在治丧等事。
一番简单交流下来,朱祐樘便要返回奉先殿守灵。
万安显得很关切:“殿下,您要保重身体啊,以大明江山社稷为重。这里老臣挑选了几个年号,您看……”
终于到了定年号的时候!
毕竟朱祐樘是太子,又没有遗诏说皇位不传给他,从皇位继承上来说,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一般来说,要等皇帝死后半个月,太子才能登基。
就比如说历史上朱见深是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死的,一直要等到九月初六太子朱佑樘才登基。
而现实中有了张延龄一番“帮忙”,朱见深竟早死了一个多月,可谓是出力甚大,为的就是让姐夫早点儿登基,也是为避免夜长梦多。但就算是这样,朝廷上下还普遍认为,张峦强行给皇帝续命了。
多数人包括太医院的人都认为,要是没张峦,或许皇帝会早驾崩一个月。
却不知张峦做的很多事,表面上看皇帝肝病的症状减轻了,其实做的都是无用功,对病情的恶化以及癌细胞的扩散并没有起到阻止作用。当然也跟张延龄出现,产生蝴蝶效应,朱见深屡次三番折腾自己有关。
朱祐樘一挥手,道:“等朝议时再论吧。”
显然朱祐樘这会儿对于登基、定年号等事,兴致乏乏,他一心要当好孝子,真就没去想尽早登基,做上皇帝后独揽大权等事项。
……
……
简单的君臣见面会后,众大臣即将出宫。
却在此时,并非皇帝亲自宣布,乃由吏部尚书李裕在文华殿前告知众人,张峦即日起晋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后翰林院的事务将由张峦打理。
也几乎是同时,张峦被覃昌请去,似乎是要跟朱祐樘单独会面。
“这算怎么个说法”
在场大臣面面相觑,心中非常别扭。
太子现在还没登基,就有重用外戚的迹象,且这个外戚看上去还不太靠谱,谁跟他的关系都不是很亲近,就像个局外人一般。
李孜省劝解道:“诸位,那位张学士,可是先皇都很器重的人,大家千万别怠慢了,不然的话……很可能会遭致反噬。”
众大臣听了均是冷漠一笑,显然是对李孜省的话嗤之以鼻。
以前大家伙儿都要巴结李孜省,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谁让李孜省作为传奉官的代表,他的时代已经在成化帝驾崩的同时就宣告结束了呢
见没人理会,李孜省灰溜溜退到了后面。
万安却主动凑了过去,小声道:“李仙长,我这里有点头疼脑热的事情,想请教你一下,不知可否有闲暇”
李孜省心中正有气,揶揄道:“前几日我去找万阁老,万阁老好像很忙啊……现在却想让我给你看病我又不是大夫,有病去太医院找太医去……或者你找张来瞻,他的医术很高明。”
“李仙长言笑了,这不是……有点儿私事想与你谈么”
万安现在也有了危机意识。
显然现在的太子——未来的皇帝更器重张峦,而不信任他这个首辅。
六部尚书那边并不会跟他竞争,毕竟从朝廷层面来说,六部尚书更像是执行层,而内阁才是决策层,现在的首辅大臣不得皇帝重视,摆明以后要被更换。
李孜省笑道:“昨日你还不把我当回事,现在感受到陛下对张来瞻的信任和器重了万阁老,你跟他们不一样,你还有救。就好像他们……有一个算一个,这官不一定能当到年底,不信咱走着瞧。”
“对对对,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万安乐呵呵的,好似在说,英雄所见略同。
随即万安和李孜省就像好哥们儿一样,肩并肩往宫外去了。
而在六部尚书眼中,这二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正在那儿盘算什么不要脸的事情,均报以唾弃的目光。
与此同时。
张峦被请到端敬殿,虽然是朱祐樘出面邀请自己的岳父,但其实是受妻子委托,朱祐樘昨夜终于不再守夜,回去睡觉,却被妻子提及要见老父亲一面,如此一早朱祐樘就给做了安排。
“岳父,乃玗儿找你,有事你与她细说吧。”
朱祐樘道,“我要去给父皇守孝了。”
“太子,看你脸色灰白,形容憔悴,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张峦显得很关切。
旁边跟着的覃吉急忙道:“殿下,要不让张先生给您看看身子这两日,您眼睛布满血丝,眼窝深陷,是该……好好调理一下了。”
朱祐樘道:“我一直都这样,不用大惊小怪……哦对了,岳父,玗儿还说,想见见她弟弟,我也不知是否合适,想问问你的意见。”
“是要见延龄,对吧”
张峦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个意思。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