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命、运(1 / 2)

广东有句谚语:同人不同命,同伞不同柄。南京国子监汪伟祭酒与杨一清同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同样入过翰林院,但杨一清就能当相公,汪伟只能从事孩子王这份边缘工作。谁要汪伟不肯下边关接地气呢?

为杨廷和首辅办一件这么容易的事,怎么就踢到铁板,眼看成为南京官场的笑柄呢?

国子监的业务主管部门是礼部。不过大明王朝这一点非常特殊,礼部尚书和国子监祭酒不是上下级,正如知府与知县、都察院一把手左都御史与各位御史也只是业务主管关系,并非上下级关系。

南京礼部尚书邵宝随后发了一份公文给南京国子监,表示对南京国子监风云非常关注,希望月考公平公正公开。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的精华之一就是遣词造句,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解读出文章里面的真实含义。

大明王朝最聪明的人自然就是进士了。汪伟好歹在翰林院深造过,他用读《春秋》练就的功力,从邵尚书的公文中,读到了解决办法。他将孙继唤来,说道:“孙学正,你去找到杨植告诉他:若缺席月考,他写再多的帖子都没有用,自己打包回凤阳县学!”

初阶堂月考当天,杨植施施然跨过国子监大门。在南京国子监上千监生敬畏的目光中,杨植站在门槛石上奋力挥动双臂,慷慨激昂大声疾呼:“诸位同学,时代变了!

吾大明士人的性格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了,必须在这里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将屋子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监生们不明觉厉,他们都传阅过杨植的揭帖,文章关于宇宙是物质运动过程的观点,众人一笑了之。反正这是一家之言,并不比宇宙是气或理更有说服力。

大家感兴趣的是杨植为什么愤世嫉俗,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当即有监生问道:“杨朋友,为什么你说‘六籍信刍狗,三皇争纸上’,又说‘程朱席上懒勾留’?”

杨植冷笑一声:“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我们气学因为太高深,你们理解不了!”

我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上来就放群嘲,这是想开宗立派了?难怪没有人研习气学,一是气学难懂,二是罗杨师徒俱是高冷男神!

南京国子监从祭酒以下的官员目瞪口呆,看着杨植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进教室。

监生月考是三场,分别是经义、策论、诗书,与乡试会试的科目一样。

经义就是八股文,监生按资历等同秀才,所以国子监不会再出怪题、小题、截搭题和偏题,而是堂堂正正的大题“我四十不动心”。

监生月考自然没有糊名一说,第一天经义考完,南京国子监四名五经博士找到杨植的试卷,首先看其经义文章,看后大家都皱起眉头,杨植在文章中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叫“不忘初心”,所以才“四十不动心”。

杨植的破题是“圣贤之学以心为宗,定静之功因时乃显。

四十者,天命之年,不动者,存养之极。有初心然后不动心,实乃义理之安宅也。”

抛开理念不谈,这个破题还是有些精妙的,末句化用孟子“仁,人之安宅也”。

前几天初阶堂上大课时,杨植与王博士提过“求饱暖即是初心”,接下来杨植就开始阐述初心:“圣人之初心曰本,为天下人求饱暖为仁,坚守初心为义”,最后束股用孟子“义,人之正路也”结尾。

四名博士扪心自问,这文章结构中规中矩,主旨也没有什么问题,符合“推己及人”的儒家道德观。

只是一篇优秀的八股文很像名厨师烹饪出来的好菜,必须要色香味俱全。好的八股文除了对仗、前后呼应、巧妙阐述圣人微言大义外,文章必须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明快、韵律通畅,如歌如咏。杨植这篇文章的文采不够斐然,太过平实。但凭心而论,中等水平是有的。

第二天考策论,策论的题目是“征倭论”,大明王朝的策论非常贴近时事,有治水的、有边事的、有屯田的,最近东南的大事除了水灾就是征倭了。

这个考题对于杨植来说是瞌睡碰到枕头。其他的监生没有实务操作的经历,对日本的认知是道听途说,只能绞尽脑汁从太宗文皇帝征安南找灵感,文章停留在键政的层次。

唯独杨植的策论洋洋洒洒,把日本的国情、大明的应对等等分析得非常透彻,居然写了一万字,一般的策论才一两千字!

诗赋则无所谓,大明就没有优秀的诗词歌赋,只要合乎格律就能通过,乡试会试的阅卷官从来不看的。

四名博士综合评估一下,杨植的月考成绩中等偏上,几人拿着杨植的试卷去找汪祭酒。

别人的试卷都是阐述正经的程朱理学,如果以离经叛道的名义,给杨植的经义文章打个低劣倒也是不可以。汪伟看过试卷后沉默不语,心中非常纠结。沉吟半晌后,决定找下属来承担压力,于是对四名五经博士道:“你们怎么看,即使不把杨植列入末尾,那放到下等,可不可以?”

杨植在考完次日被孙学正叫入彝伦堂。当他走进彝伦堂内的祭酒办公室,见到办公室里除了汪祭酒,客位的座位上还坐着一位陌生的中年官员。

屋内光线不好,杨植偷眼看了一下中年官员官服的补子是獬豸,这不是南京礼部来做业务指导的官员,是不是南京都察院的?

汪伟见杨植进屋,遂开口说道:“杨植同学,月考成绩已经出来了。经老师们评议,你的成绩中等,不至于被黜落,但出监历事恐怕不行的。”

杨植闻言气血上涌:按大明的规则,只有每月月考优秀、品行良好的秀才或监生才能参加乡试,自己就是不想在凤阳县学每月月考才捐了监生,捐了监生后还是不想每月月考,因此通过出监历事评为卓异的方式给自己一个参加乡试的资格。汪祭酒这是要逼自己撕破脸皮不成?

想到此处,杨植冷笑道:“汪祭酒,经义文章我心中有数,至少是中等水平。这次策论文章,整个南京国子监不可能有人比我写得更好,没有人比我更懂征倭!不要逼我再次把文章贴到南京六部,让南京士林评评理!”

汪伟僵住了:同一套路居然能反复使用?再搞上几次,南京国子监的名声就要扫地。杨植并不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小镇做题家,汪伟一个四品官,是否有必要与一个秀才两败俱伤?

最新小说: 争霸,带众女从零开始 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 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 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 孤岛的崛起:穿越中世纪 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