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不过有那样的指挥,怎么可能打赢,这懒懒散散的进度就是证明”。
【由于我军在东北处处占据先机,这使得整个东北地区果军从一开始就只能占据部分大城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军能控制东北大部分地区,但仍留下长春、沈阳、锦州这三座大城市。】
【而反观果军方面,此时只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队,也才55万人,并且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
【当时东北是我军在全国唯一一个军力超过敌军军队的地区。因此,总舵手决定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定在东北,这一点没有任何意义,但问题是怎么打?】
【战帅的态度是从北向南压着打,先打长春,再打沈阳,一路南下,但总舵手说要先打锦州,关门打狗,这句话从何而来?】
【根据地理我们可以得知,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城市成一条直线排列在大公鸡地图的颈部,如果卡死锦州这个东北和华北的交界处,那囤积在长春及沈阳的55万大军就真的只能坐以待毙,逃不出东北了。而如果按战帅的思路从北一路南压,有长春打到锦州,那敌军必定会边打边跑。虽然最后也能够收复东北全境,但敌军的有生力量依旧会逃窜到其他地方兴风作浪,放虎归山不说,还加剧了其他地方的解放难度。】
【因此,早在二月份,军委众人商讨后就提前布局并给出指示,要战帅南下北宁县,深入到敌人的后方区域。但现实情况是,战帅在攻克四平之后,就将东野主力置于长春与沈阳之间,意图下一步围攻长春,并吸引沈阳方面的国军。】
汉朝,刘邦:“围城打援的法子啊,稳是相当的稳”。
刘邦还没说完,一旁的萧何接了句:“可这样一来,只会把敌人赶跑,却难以全歼”。
刘邦“是啊,这是个大问题,搞不好直接南北对峙了”。
【这种做法自然是令军委众人不高兴,毕竟这是年初就定下来的事情,结果却又如此,腰来腿不来,怎么得了嘛。】
【但战帅打仗素来以谨慎着称,他不敢直下锦州,是怕长春和沈阳的守军趁机出动切断他的退路,再加上锦州的范汉杰兵团足有15万之众,如果久攻不下,华北地区的傅作义势必会前来增援,到时候自己将腹背受敌。反观,只要将长春这一大坨敌人困住,卫立皇不会丢下他不管吧?】
“绕过长春沈阳,直取锦州”,李世民看了顿时一惊,“好大胆的策略啊”
程咬金:“不过这确实令人担心自己的后背是否安全,毕竟连着绕过去两座大城啊”。
李靖对此反而说道:“打锦州确实看着惊险,但先生肯定有自己的见解,或许他认定华北和沈阳的敌人压根就不会出来,都怕死,都选择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众人闻言,纷纷表示认同,“应该是这么回事,他们都见识了哪位的战略眼光,史上独一份,这点肯定是不会看错的”。
【战帅的担忧和战术分析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罗政委听后并没有急于反驳,虽然他本人更倾向于军委的决策,但在实际作战中依旧全力配合战帅,这就是我军和敌军在处理上下级问题上的根本不同。】
【反观国民党这边,他们也预料到了东北的战斗。面对复杂的东北战局,美国军事顾问建议撤出东北,退守华北。然而,常运输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认为50万大军不战而退,国际上会怎么看他,到时候军心民心怎么办。】
天幕下。
明朝,朱元璋:“这家伙脸皮能防弹吧,打小鬼子的时候跑了,现在想起来要脸了?”
朱棣一旁点头附和:“就是就是,去外面看看那城墙是不是自己掉下了的脸皮吧,真能瞎说啊”。
民间,人们听到这家伙的言语,也是顿感这家伙真无耻啊,纷纷出言嘲讽道:“军心?民心?放心,放心,这都不会有的,都不会有的”。
唐朝。
李世民:“从局势上看,长春沈阳都成双方的饵了,双方都在用这里钓着对方,区别在于谁有实力,没实力去钓鱼,那就只会被拽下水”
长孙无忌:“这里前后就有对比了,一方是撤退果断,集中兵力收缩战线,一方是斤斤计较,顾前顾后的,这果军一点魄力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