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张延龄留在端敬殿吃饭。
因为宫里正在发丧,所以饮食方面也是一切从简。
张延龄道:“姐姐要调理身体了。”
“什么意思”张玗问道。
张延龄没好气地道:“姐姐早点儿诞下太子,不就什么麻烦都解决了到那时连太后都不会挑你的毛病。”
“说得容易。”张玗拿着筷子,不住给弟弟碗里夹菜,嘴上道,“吃你的吧,怎么什么都堵不住你的嘴”
正说着,覃吉端着个木托进来,上面摆了一壶酒,以及两个酒杯。
张延龄好奇地问道:“有人要喝酒吗”
6=9+
覃吉显得很尴尬,问道:“二公子不小酌几杯”
“覃公公,你可真会开玩笑,我这年岁喝什么酒”
张延龄笑道,“莫非是姐姐想喝酒”
“呸,我喝什么酒覃老伴,你也是,国丧期间是忌饮酒的,怎么你也不懂规矩了”张玗蹙眉道。
覃吉赶紧认错:“奴婢是觉得,有客人来,应该准备点儿酒水……这就撤下去。”
等人走了,张玗道:“你看,他像是很聪明的样子吗太子以前跟个傻瓜木头一样,估计都是他带的。”
张延龄道:“这人可是装糊涂的高手,姐姐可千万别因此而轻视他。不过嘛……”
“不过什么”
张玗好奇问道。
张延龄没好意思说,无论是怀恩,还是覃吉,都没什么大寿数,他们都是在这一两年间相继病逝。
至于是正常死亡,还是被人陷害,无从查证。
但有一点张延龄是知道的,那就是想他们早死的人不少。
一个是历史上曾被认为辅助太子登基的第一功臣,一个是太子身边最得宠的近臣,这二人如果一直活着,会让很多人无法上位。
“延龄,我怎么觉得,你今天说话,总喜欢说一半呢”张玗道。
张延龄道:“因为你地位跟以前不一样了,这儿又不像当初在家里一样……人在屋檐下,总得避忌一些。姐你自己不是都说,就怕隔墙有耳么”
“哦。”
张玗道,“可惜今天你姐夫不会回来。”
张延龄摇头道:“回来与否其实影响不大,关键还是在于要让他主动去跟太后提及不纳妃之事,这事儿太后很可能只跟家父提过,暂时还没跟太子说明白,但我觉得……迟早会说,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服阙期间,登基之前纳妃和登基后纳妃,绝对是两码事。”
“哦。”
张玗道,“延龄,你出宫的时候,我让覃吉送你……你正好试探一下他的口风,你不是说潜移默化吗你说服他,让他帮我。”
“嗯。”
张延龄点头。
虽然姐弟二人还在吃饭,但已经达成了攻守同盟。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阻止朱祐樘纳妃。
……
……
张延龄算是过来人,当然知道弘治一朝朱祐樘并没有纳妃。
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并不代表有了他的参与后,在这个时代就一定不会发生,还是得看时局变化。
就好像历史上张氏一门对大明王朝没多大影响力,导致周太后没那么多心思让太子纳妃,进而削弱张氏的影响力。
周太后可是个聪明人,她一边显得很器重张峦,暗地里却想帮太子纳妃……或许在周太后自个儿看来,她这些阴谋应该不会被人知道……
但谁让张延龄熟知历史呢
哦,史书上你没认张峦当大侄子,对张家没提防,也就没打算给孙子纳侧妃。
现在你大侄子影响力很大,担心外戚擅权,所以要帮他女儿找几个情敌
说不过去嘛!
老太太,你露馅儿了,知道不
从张玗的角度来讲,防备丈夫纳妃,那是未来一段时间里一等一的大事,所以她会更加倚重弟弟,毕竟她不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能做到从一而终,成为历代君王的典范。
所以张玗现在不得不器重弟弟!
除非她想与别人分宠争宠,那是她这种心高气傲性格所绝对不能接受的情况。
(下旬了,求月票支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