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多时,一块半人高,用陶瓷长盆承载,上面置有一块整石,而石上生着一株苍松的盆栽,呈现在覃吉面前。覃吉屏退下人,回身把房门关好,围着盆栽转了好几圈,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盘桓的苍松像不像一条腾空的青龙”张延龄打量几眼,笑着道:“覃公公,看来此事,家父又猜对了。”
覃吉赶紧望向张延龄,道:“单看此物,倒也不足为奇,会不会……”
张延龄摇头道:“以覃公公的谨慎,自然不会随便收受贵重之物,但若是像这样一盆绿植,覃公公却不会太过在意,因为这东西有价无市,在一般人眼中充其量只是奇草异石。”
“嗯。”
覃吉苦笑道,“看来有人想在陛下和太子面前搬弄是非……”
话又是说了半截便不再多言。
覃吉毕竟对张家人也不太放心。
张延龄知道这会儿应该拿出点干货,让覃吉知道,有些事不用他提点,张家人也能做到洞若观火。
张延龄道:“若除了覃公公这里,还有不少与东宫有关之人也收受过此类东西,事情一旦被揭发,恐怕都要因此而被问责。
“以太子的仁厚,恐不会置身事外,定要跟陛下陈述原委求情。但这些毕竟是贡品,太子所作所为,将有不孝之嫌,且有不查之责。”
“那就应该早些把东西退回去……”
覃吉一听急了,连忙道。
“不好退啊。”张延龄道,“或者说,应该往何处退京师如今这官场风气,送礼的人很多,像这种不署名的奇异草,本身不能出售变现,只能作为观赏之用,各家收礼后谁会太过留意”
覃吉点头道:“嗯。即便找到事主,对方也会矢口否认。”
张延龄道:“阴谋诡诈已在酝酿中,亟待爆发,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人出面检举揭发,届时会让太子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地。
“为今之计,只有先行告知太子,由太子前去揭发此事,方能做到……先声夺人。也可避免更多无辜的人卷入其中。”
覃吉迟疑道:“话虽如此,但……”
张延龄问道:“莫非覃公公认为,这件事太子殿下应该完全置身事外,不管不问吗若真如此,以后陛下再提……易储之事,朝中谁人会替殿下说话”
“什么”
覃吉脸色立变。
虽然有些事是摆在明面上的,但像张延龄这样直来直往的还是少见。
皇室中人,谁会随随便便把“易储”二字挂在嘴上
张延龄道:“需知,收到礼物的,很多都是未来的朝廷栋梁,心都向着太子。”
覃吉吸了口凉气,显然他最初就没往朝中那些支持的文臣这方面想,只想这件事尽可能让太子置身事外。
等参透其中关节,他才明白太子“进退两难”,现在的状况是如何的惊心动魄。
你去提,就是不忠不孝!
你不提,看起来是能置身事外,但支持你的人却要倒一大片,以后朝中再也没人敢替你发声。
“此事关系重大,且尚未发生,让太子如何去提”
覃吉脸上呈现忧色。
张延龄随即把旁边的木匣打开,道:“说起来,陛下跟前,一切都应以彰显太子孝道为先……这里还有几份特别的礼物,覃公公可以转交给太子,再由太子呈于圣驾前,或可解燃眉之急。”
“不知……这是何物”
覃吉是有头脑的,稍微一琢磨便明白其中关节,旋即又皱眉道,“于此时呈物于圣前,的确能彰显太子孝义,也让太子有机会将事和盘托出,但……”
话并未说完,又是卡到一半就顿住了。
大概意思是说,你们随便找点什么东西,就想比贡品更好,讨得皇帝欢心
你以为皇帝那么容易被糊弄吗
张延龄道:“覃公公不亲眼看一下,又怎知陛下不喜欢呢这几件东西最起码……乃世间绝无仅有,此物名为望远镜……另一件……乃名香皂……”
……
……
张峦坐在路边摊,面前放着一碗杂酱面,香气四溢,却怎么都不想动筷子。
头不时回过去,看向覃吉所住胡同口方向。
最后他干脆把凳子调过头来,就在那儿眯着眼,好一通打量……
没错……
读了半辈子书,加上以前家穷四壁没钱买蜡烛和灯油照明,张峦眼睛早熬坏了,是个高度近视眼。
“这位官人,看您面都放凉了,要不要加口热汤”店掌柜倒是得体,生怕招待不周砸了自家招牌,贴心地近前问询。
张峦就好像浑身带刺一般,恼火地喝斥:“我在这里坐一会儿,碍着你事了么我可没白坐。”
“官人您误会了,今日小摊子上也没什么客人,您想坐多久就坐多久。我只是想问问您,面都坨了,需要加点热汤么”
店掌柜很委屈。
好心当成驴肝肺。
你是属疯狗的么,一叫就咬人
张峦道:“那就再上一碗面,记得肉多加一点……对,吾儿喜欢吃加两份肉的那种。”
说完,“哗啦”一声往桌上多丢了几个铜板,冷声嘱咐:“若有剩的,买个清静,莫来扰我。”
(爆更毕,求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