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雄主论
自京师到山海关足有六百里。
就算朱由检带着全系统部队,加急驰援,也要五天才能到达。
这已经是这个时代的极限了。
哪怕以满清全骡马化部队行军,也只会比这个速度快上一点点。
不过军令倒是传递的很快,基本上一天一夜就能送到。
在昨日朱由检下达命令之后,今天太阳刚刚升起,王二虎就收到了朱由检御驾亲征的消息。
此时的他,正站在一座小城中看着舆图不知该如何是好。
山海关昨天凌晨就被破了,但建奴却没有丝毫动作,甚至还在加固城防,一副要和他僵持的模样。
让王二虎有些摸不着头脑。
正思考着,两名浑身脏污的夜不收喘着粗气钻进房内。
“两黄旗……两黄旗不知所踪!”话音刚落,脱力的夜不收便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王二虎眼神不由自主的扩大。
“两黄旗不知所踪!!”
“黄龙旗未见踪影,两黄旗不知所踪!”另一名还有些力气的夜不收开口答道。
王二虎上前一把攥着夜不收的衣襟,忍不住质问,“可看真了城头真没黄龙旗!”
“千真万确!”夜不收从腰间掏出半截雕翎箭,“镶蓝旗的箭杆好刷桐油,两黄旗的挂三棱头,昨夜卑职摸到护城河,捞上来的全是蓝旗箭矢。”
“自始至终,都是镶黄旗在攻城。”
王二虎愣在原地。
副将又突然掀帘闯入,铁护额上凝着霜,“四古卫守军来报,寅时有人听到了马蹄声,沿长城根往西去了!”
王二虎抓起炭笔在舆图上疾划,笔尖突然在古北口顿住,“从山海关到古北口……日夜三百里……两黄旗……娘的!多尔衮这老贼真他娘阴啊!传令!轻骑队即刻往石匣城方向探查!夜不收去山海关附近给老子查,四万大军不可能没有线索!”
亲兵刚捧来令箭,东北天际突然炸响三声惊雷。
一声雷代表敌军小部出城,二声代表半数,三声代表大部。
此时三声雷响,只能说明镶蓝旗出山海关了。
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在用完早饭,最适合堂堂正正交战的时间段出城,不就摆明了要缠住自己吗!
气的王二虎一拳砸到桌子上,“八百里加急禀报皇爷!两黄旗四万大军怕是已至潮河川!”
“老二去领勇卫营上城,娘的先顶住镶蓝旗再说!”
快马疾驰而过。
蓟州官道,御驾所在。
朱由检攥着塘报的手指节发白,太阳晒的他有些恍惚。
王承恩捧着茶盏跟在白马边,听见皇帝呼吸声越来越重,几次想出言都被压下。
“蓟州军报建奴攻势如潮,喜峰口说建奴偏师入关,宣府又报蒙古诸部异动,现在多尔衮两黄旗还不知去向,这建奴难道就不要后勤的吗如此多线,难道多尔衮就不怕我大明将他分而歼之吗!”
朱由检是真的有些怀疑满清八旗战斗力了。
正常来说,你能兵分三路进攻,就已经很考验指挥官的能力和后勤实力了。
现在满清不光兵分数路,还敢继续分兵,潜入敌后千里,根本不考虑后勤。
这得多自信才能摆的出这种阵势啊!
本来他高高兴兴的带着大军御驾亲征,想和多尔衮过过手。
现在倒好,他才刚动身一天,人就跑了。
按照王二虎的设想,多尔衮是想带着两黄旗直插京师。
不过朱由检并不这么想。
如果他想直插京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要不是他自己有个破百万的战绩,能震慑住别人,朱由检甚至都怀疑,多尔衮是不是想一战覆灭大明了。
骑在马上,朱由检仔细分析着多尔衮的目的。
四万大军奇袭,最多带十天粮草就不得了了。
而且满清两黄旗都是一骑三马,如此多的战马,耗费也是个天文数字。
多尔衮的目标绝对不是北直隶。
而毗邻北直隶的只有山东道、南直隶、河南道这三个地方。
山东道已经有建奴偏师去了,南直隶路途较远,且河道密布。
多尔衮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河南道!
要是河南和山东同时沦陷,北直隶就成了一块飞地。
到那时,要么朱由检跟朝堂和百万军民一起饿死,要么只能南迁。
也非常符合多尔衮的战略动机。
只是他会从哪过去呢
正想着,戚远突然从远处赶来,匆匆来到白马旁边单膝跪地,“陛下,臣请带玄甲军往古北口.”
“晚了!”朱由检摆摆手,暗暗道,“四万大军若走官道,沿途州县岂能不知必是走了商人的茶马暗径!”
“也只有如此,才能走的这般悄无声息。”
此时如果再去追,已经晚了,他手下没有成建制的骑兵,而且经过几十年的走私,茶马暗道多如牛毛,朱由检根本不能确定多尔衮会从哪里走。
“传旨周王吧。”
“让他不要再勤王了,十万大军分驻郑州、开封、洛阳三城,凡遇敌踪,以烽火为号,按兵不动!”
王承恩拟旨拟到一半,戚远忽然出声询问,“若建奴攻城”
“多尔衮舍不得攻城!”朱由检摇摇头,“他四万人马没带红夷炮,粮草只够十日,此行分明是要截杀周王大军,断我朝堂后路而来的。”
“再传史可法,将多尔衮消失的事让他知道!”
“这样好了,设立中原战区,下辖南直隶、河南道、山东道,一切由史可法统一调遣,让宋叶和兵部各自出人,协助史可法掌军,建奴不是南下吗,那就把他们盯死在山东和河南!”
王承恩拟好旨,转头去找小太监传旨。
朱由检这才扭过头来看向戚远,“怀旷,你速速下去传令,后队变前队,以御林军为先锋,转道宣府!”
反正多尔衮都跑了,自己去山海关也没什么意义,有王二虎跟镶蓝旗僵持就可以了。
但他也不能白出来,满清总要有后勤基地的,不是山海关,那就只能是云集蒙古诸部和两红旗的张家口。
自己过去吸引吸引火力,能拖一天就是一天。
……
迁西旁大青峰关。
跟朱由检猜测的一样,多尔衮确实是走的茶马古道。
而且是晋商趟出的暗道。
因为要运送的铁器盐茶等物实在太多,晋商大部分还是走的官道,只有这种边关重镇和靠近京师的地方,才会走小道。
光是唐山附近,就有数十条小道,堪堪够多尔衮大军行进。
为了掩人耳目,两黄旗昼伏夜出,凭借马匹优势,仅用了两个晚上便全部藏进了唐山附近的山脉中。
一片小林子内,多尔衮嚼着风干鹿肉,看范文程在简易沙盘上插小旗。
“南朝小皇帝该到蓟州了”
“按脚程算,确实刚过蓟州。”范文程将蓝旗插在宣府,“黄得功被蒙古旗拖在居庸关,崇祯守着空荡荡的山海关,只要咱们越过京师,就不用再遮掩了,只是…….”
范文程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