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恒远是个理智的人。
但面对今年北山省理科第一名,他也控制不住激动。
“离离,羽行把你的成绩告诉我了。”
这小姑娘跳了一次河,咋就开窍到让人惊叹的地步?
“今年的形势比往年都严峻,你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陆爷爷为你高兴!”
陆恒远眼里有泪,陆离离也被感染。
“陆爷爷,您可别只夸我,陆羽行考得也特别好。”
亲孙子的成绩,当然是爷爷的骄傲。
但也没有当着客人的面去夸自家孩子的,何况客人还是省状元。
陆羽行被她这样说,脸红得不行。
“爷爷,罗姨和罗会计去五东婶院里了。”
一回村,罗凤和罗英直接被相熟的婶子们拉走了。
只有黄炳秋和他们进了陆老支书家的堂屋。
“她们许久没见了,有话说呢,等饭好了再叫她们回。”
陆恒远为了接待陆离离,请了村里的妇女们来帮忙做饭。
他家里儿媳只有陆二嫂一人,却还因为闹别扭没回家。
“羽行,把这些糕饼炒货和那几个蜜瓜,送你五东婶家里去。”
陆羽行答应着走了。
堂屋安静下来,陆恒远这才认真看了看陌生的年轻军官。
“陆老支书好,我叫谢烬,是离离对象。”
“现在是京城西清军区的在籍军官。”
谢烬被老人家用灼灼目光看着,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陆恒远是退役军人,一双眼睛亮得很,看人很准。
他应该就是村里人议论过的,那位救了陆离离,又被陆离离救了的军官。
没想到两个年轻人的一场意外,还让他们有了这样的缘分。
“好好,小谢同志,一表人才,和离离正相配。”
即便心里有点酸涩,但老支书更多地是为年轻孩子高兴。
眼前的青年人气质卓越,眼神清正沉稳,是值得女同志托付终身的。
“陆爷爷,我这次回来,是有件事想跟您商量。”
陆离离急不可待,直接进入主题。
陆恒远听了她的想法,又惊喜又感动。
“你是说……想给村里修路?”
“不只是修路,更是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起来。”
八十年代末,华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多数仍然处在原始的农耕社会状态。
大城市再文明开放,先带动起来的也是中小城市。
现代化的步伐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惠及最基层的小村落。
以陆家村来说,这个问题表现得非常典型。
村支书的孙子能考入京城的高等学府,很多村民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1964年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口号,为华国建设划定了基准方针。
经历十二多年的发展推进,已经在内地各个省市取得一定成绩。
但农村地区各领域进展还是非常缓慢,远远达不到“现代化”的标准。
陆离离即将成为华清大学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责任,承担起时代发展的重任。
“好啊,好啊。”
陆恒远是真的感动,但还是觉得她的想法太学生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