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我不爱赚钱,我赚未来
本来主持现场预售工作的池世明不得不举起电喇叭强调,只要顺利开工,后面还会持续尽快追加住宅楼建设销售。
在场没有拿到订单的,可以提前作为第三次商品房销售优先排队。
都压不住这些本地有头有面的人物发出杂音。
他们还是有种理所当然的心态,或者说放不
更觉得这是市里面出台停止福利分房后,倾斜给他们的选择。
怎么都应该没人跟他们争。
就总有人吃大锅饭习惯了摆面前,现在没抢到还怪分得不均匀。
建筑、规划专家正陪着让卫东站二楼窗边观察热火朝天的“开盘”盛况。
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未来可能会进入一个超级黄金期表示非常乐观。
并且积极表达了希望追随让卫东来展开工作的态度。
很简单,让卫东这边是按照“市场价”来给他们提供机会。
虽然他也不知道该给多少,但一个项目拿万儿八千总是应该的吧。
这价格放到后来简直就不可思议。
建筑造价的百分之三到五,算是比较正常的设计环节报价。
可对比这会儿跟着国资的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建筑、规划单位出人手,那就是拿四五十块级别的工资补贴或者奖金。
一个项目做下来分几十百把块的制图费都不错了。
完全没有市场化接轨。
所以跟着民营地产商,尤其是目前还一枝独秀,拥有两块巨大项目的民营地产商,已经觉得是满嘴油了。
于是当然知无不言:“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城区规划建设资金从哪里来”
让卫东都是搞这个小街区建设到现在这地步,才明白这个道理:
每搞定开发一片新的街区,政府或者说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是要同步掏钱的。
地产商、建筑方,只管划拨给地块里面建设,周边公共区域全都还是政府来掏钱。
道路得延伸到建筑周围,水电气管道、生活污水排放、垃圾清理、治安巡防、绿化清洁,甚至包括公共交通出行等等等,所有都得由政府来承担。
这些都是城市城镇化的开发成本。
所以越是小街区,道路越多,分得越细碎,公共规划成本就越高!
这也是后来很多地方卖地给房地产卖得飞起,看似很多新城区马上建得很漂亮,后面却一屁股地方债务的最大原因。
城区开发规划成本,不是一锤子买卖,后面持续维护才是大头,越漂亮的街区费就越高!
谁来掏
如果新街区没能产生商业价值,没税收,那就是亏本买卖,大院里这么骂的人可不少。
让老头儿心头总算明白,卧槽,这不是就是地方zf卖地的最主要支出吗。
现在是压根儿没人提地价这茬儿,他自己肯定也不吱声。
反正他又没打算在房地产上持续做下去,更没想在这上面赚钱落人把柄。
趁着这会儿到处空地多,先堆一片便宜楼盘解决房改突破口呗,
但他还是知道,后面肯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卖地,哪怕只是卖这块地多少年的使用权限。
毕竟这时候提卖地容易触雷,让转不过弯的人全力反对房地产改革。
得有个逐步转变的过程。
但城区规划公共成本还是摆在那的,哪里来
当然现在对让卫东不是问题,只要他不想从地产上捞钱,房地产利润就该是这部分支出。
毕竟这个房地产开发的主体是北较场城市开发公司,这是北较场工业园区下的国资企业,虽然起步账上没一分钱,还是靠让卫东调拨资金才起步,但性质不能去触碰。
哪怕后来很多地产公司是私人性质,让卫东坚决不会在八十年代去碰这个没准儿会反复的股份。
所以江州城建开发公司,他只当一元钱的董事长,也不要股份。
那么他也从这些房地产上拿不走一分钱。
他内心很清楚,自己在北较场可以有很多很多其他方式得到丰厚回报。
目前卫生巾厂借用麻纺厂的厂区、宿舍,象征性给点租金就是了,旁边正在建的全新卫生巾厂厂区,也没算地价,还有未来的玉米生物工程厂区,面积估计也得来个十万平米朝上。
更不用谈自己就是这片开发区的主事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企业要怎么搞,还不够方便赚钱啊
绝对不会出现地方zf,刁难投资方的事情。
有这样的局面踏踏实实做生产做销售,自己不贪不该拿的每一分钱,就足够赚爆了,
就看这种又当裁判又当球员的局面什么时候喊停。
所以看建筑面积的销售收益了。”
从二楼侧面的台阶下去,接过池世明手里的电喇叭:“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