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聪心里思忖着,作为炼丹师,有时一炉丹从准备原料到开炉都要半年,炼制时,持续个十天半月对他来说也不稀奇。
比起之前预计的半年到一年,李存孝的这个速度已经很让人满意。
但后者却不这么想。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晚上李存孝回到自己的精舍当中,不由皱眉沉思。
“火候,火候.”
圆参告诉他说,要想把火候掌控得更好,只能是多看多练,积累经验和手感。
除此之外,便是修炼一些专门的武学。
火狱无间枪对于真气的操作本来也算细腻了,但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杀人技。
比起用来炼丹的手法,还是显得粗糙。
“东王木公那里,应该有解决之道吧”
天黑之后,李存孝照例将枪法演练了两个时辰,直到夜深,才躺在床上,安然进入梦乡。
“契此这贼秃,着实可恨!明明是我炼制的断续丹,却被他拿去借献佛。”
天鼓寺外,太乙真人感受着胖大和尚远去的气息,恨得牙痒痒。
所谓爱屋及乌,不提青狮留在镖局的那一个脑袋,太乙真人对于镖局的各种动静,向来是十分关注。
石铁断肢重生,自然也瞒不过他。
当时他看着李存孝拿出那颗丹药,第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当初契此拜托自己炼制的断续丹。
此时再回想,颇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懊恼。
而可气的事还不止于此。
之前李存孝随军剿灭明教,他其实也悄悄跟在了后面。
但还没离得太近,就察觉到还有高手藏身其中,一开始还以为是明教的哪个法王来了,结果是契此在那里玩捉迷藏。
而后者回来之后,也不知是不是发现了什么,对于李存孝的盯得更紧。
搞得太乙真人大白天都不敢靠近天鼓寺,晚上也不好来得太早,只能是看着对方离开之后,才能引人入梦。
“青童”,梦境之中,熟悉的身影再度显现在眼前。
太乙真人笑着招呼了一声,这次不等他开口,李存孝便率先道:
“爹,儿子近来炼丹,真气倒是足够,倒是对于火候的控制,常觉不足。”
“不知您可有法子教我”
太乙真人心中一喜,暗道对方终于是对炼丹生出兴趣来了。
李存孝在德聪的丹房中的事他也知道,而且同为丹师,后者的打算,只听传言他都能猜个七八分。
如今还不到和契此、李存孝摊牌的时候,梦里终究是假,现实中有个炼丹的地方,倒也符合他的心意。
‘只怕是那德聪开始让他炼丹,头一次开炉,碰了一鼻子灰’
‘好好好,正是老道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太乙这般想着,清了清嗓子:
“所谓火候,并非一个定数,就好比药性,并非是方子上的毫厘分两。”
“什么时候用什么火候,一要看药材的性状,这我已经教过你”
“二来,则要看自身对真气的操控有多精细,这确实是要经验积累,不能假手于人。”
先是给李存孝破了一盆冷水,等对方因为侥幸心理而露出羞愧神情,他才接着道:
“不过要增强真气操控的法子,为父这里也确实有一个。”
李存孝闻言精神一振,“请您指点。”
“魔头吞吐血肉精气,化作真气,真气再经丹炉化作真火”
“如今你境界不高,偏偏真气过分强横,好比幼童拿大锤,自然是摇摇晃晃,力有未逮。”
“境界已成,自然不能退转,但对于这大锤,并非没有法子让你拿得更稳些。”
太乙真人说完,手指在李存孝额头一点,一篇简短却深奥的秘法流入心田。
这并非功法,严格来说也不是武学,因为其并不能获得魔头加持。
但李存孝阅读之后,脸上却忍不住露出喜色。
“三昧真火”
三昧者,出自佛经梵语,智度论五曰:
“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又有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
一开始,三昧本是佛门入定修法,然而佛道二家,互相学习,其含义也逐渐更改。
入定静心为修禅的关隘,所以三昧后来也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道教三昧真火中的“三昧”,便是修行路上提纲挈领的“三宝”。
也即是是精、气、神奥秘之大成的结晶,人身修道的本源。
这一种三昧真火,号称炼化三田,上通泥丸,下彻涌泉,即刻成仙。
先不说拿来炼丹效果如何,只是这门秘法后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便弥足重要。
“武道前三境,气血、筋肉、脏腑,都是修炼血肉精气。”
“而中三境,黄庭、真形、天梯,则是修炼真气。”
“这三昧真火的法门中说,精气神三宝便是成仙成道的要旨,那想来打开玄关,就是要修炼元神了”
李存孝虽然早有猜测,自己瞎蒙是一回事,得到他人印证又是一回事。
不过东王木公传他的这一门三昧真火,并非真正的,或者说完整的三昧真火。
他学得的三昧真火,是心火、肾火、丹田火。
此处的三昧“火”,并非是火焰,而是精华的意思。
心者火,肾者水。水火既济,而丹田总之,以精气领真气,操控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所以如果非要说的话,李存孝得到的这一门可以说只有“两昧”,精、气而已。
毕竟他如今只是第四境,离第七境玄关还早得很,就算得到了法门也修炼不出来。
不过阅读完这法门之后,心中的一些疑惑也是茅塞顿开。
原本以他的观察,东王木公修炼的该是木行真功,而德聪一直强调并且追求的却是火行真气,看上去其他五行并不可炼丹。
不过如今看来,比起五行之火,精气神三昧之火显然更为本源,炼丹自然不在话下。
不过,既然三昧真火要精、气、神三宝才能完全。
那对方的境界,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