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四年三月十六,东京城摄政王府中有彩色光华冲霄而起,汇聚如云,铺展天幕,震动天下。
地气涌动,乃至于在春日间,城中各处都有百花盛开,如锦如织,绚丽夺目。
中书令乐柒成道金身,成为龙君层次的强者,站在了人间巅峰的境界。
东京城是不缺修行者的,修行者都能够感受到一位金身龙君成道时的天地灵气涌动,自然且惊且喜。
而民间虽然不知道这是金身异象,却也知道这是实打实的祥瑞征兆。
又恰逢新科进士们金榜题名,今年的春耕又格外顺畅,加上国朝尽复故土,政局欣欣向荣,倒真是使得天下民心激昂。
有朝臣上疏,国家安泰,又逢此祥瑞现世,当改元以迎新历,彰显堂皇气象。
许相公和宇文相公对于这种事儿是无所谓的,毕竟改年号其实没什么。而且以往时光,改年号也算是皇帝加强自己声誉和威严的某种象征。
不过摄政王再一次明言天下:靖康事靖康了。除非宰了分海君,覆灭金国朝廷,全占北国。否则靖康这个年号将一直用下去。
宋金两国的恩怨,不能带到下一个年号里,必须得在靖康年间彻底了断才行。
自此,天下皆知,摄政王决意如铁,还是要打的。那因为天下局面大好而兴起的一些主和心思,也被果断的摁了下去。
宋金攻守之势逆转是远远不够的,不把金国彻底打废了打没了,难道还要学以往宋辽之间南北对立?
开什么玩笑!
……
靖康四年四月初,前线太原府方向传来信息:有金国使节自北国而来,送还了在靖康二年年中掳走的渊圣皇帝赵桓。
随行送来的还有当初跟着两位宋国皇帝一起掳走的一些东京城中的工匠,商谈两国罢兵和谈之事。
金国使臣夹古乌尔明确表示,若是和谈成功,便是前道君皇帝赵佶也是可以送回来的。
太原府留守宗泽宗相公不敢怠慢,一方面派遣大军接应了渊圣皇帝和那些工匠进入太原府,一方面飞鸦传书东京,请摄政王做决断。
这让已经打算动身前往南疆一趟的赵恒不得不又延迟了自己的计划。
而消息传到东京城之后,自然引得民心震动。金国主动言和了,连掳走的人都要送来了,当然会在人心上引起一番动荡。
……
且说,三月份的朝臣上书改元提案其实是有着一番深层次的缘由的,那代表着朝廷以及民间一部分主和人的思想和意见。
有些人眼见着如今国家局势大好,老毛病又犯了,不想打仗了。甚至于在奏疏里还提及了什么“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类的言语。
而赵恒果断的给予回应,算是对于这种主和派言论的强势镇压。
没办法,大宋朝就是这个德性,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总是有的。而看到现在的局面就觉得已经足够了的人也是有的。
宋庭一百多年都是守内而虚外,整体风格都是保守的,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人要言和。
当然,赵恒这些年的努力到底也不是白费,言和的言论终究只是少部分人,没有形成风气,也只敢委婉的上一道改元的奏疏。
不过牵扯到先皇回京这种事,无论如何都要正面回应一下的。
……